[syl175468]的博客:
http://syl666.mypm.net
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摘 要 我县曲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气息和悠久的村落发展历史,但由于曲硐保护与开发滞后,已制约着曲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本文通过追溯曲硐历史,分析发展优势,找出制约因素,展望发展空间,提出对策措施,以求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曲硐。

关键词:曲硐 保护 开发 思考

我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护与开发曲硐小城镇,对于“把永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特色农林产品集散地、我州人居和谐环境较优的地区之一”的战略目标以及落实民族文化强省、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战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旅游开发、提升城镇建设档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曲硐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沿革

(一)基本情况。曲硐村位于永平坝子南端,距昆明400公里、州府大理90公里、保山80公里全村共有2458户、7395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全村国土面积10.66平方公里。村民多以经商为主。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14元。

我县在我州城镇体系规划中被定位为我州的西大门。早在1994年,曲硐就被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2002年,又被省、州列为中心集镇。2005年,我县修编的《我县城总体规划》把曲硐纳入县城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将曲硐小城镇定位为滇西北地区最大的回族文化活动中心和重要旅游节点,我县回族文化特色展示的重要窗口,县城南片区的公园绿地和文化活动中心。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小城镇、大战略”方针,紧紧围绕“以地生财、以财建市、以市兴镇”的思路,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曲硐已实现“五通一平”和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已基本建设成为辐射大理、保山、怒江、德宏、临沧等地州市最重要的以泡核桃、野生食用菌和药材、皮张等交易为主的农产品集散地。

(二)历史沿革。据有关史料记载,回族进入永平,大约在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贵族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进攻云南大理国时期。这之后多次对云南进行征伐,征伐军队曾屯兵曲硐,实行屯田垦殖,军队中的士兵长期居住在曲硐,就逐渐形成了回族聚居村落。同时由于当时曲硐人户密集,人口较多,又地处交通咽喉,曲硐曾几度设过县署。

历史上的曲硐村,共有五道城门城楼。村落四围城墙拱卫,壕堑贯通。村落中,房屋鳞次栉比,庭院错落有致。小巷迂回勾连,盘贯整个村落。村中沟渠密布,沿小巷甬道环绕村落。穿行其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厚重的伊斯兰文化和古村乡土文化。

二、对曲硐进行保护与发展的优势

曲硐作为一个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多种文化并存的千年古村落,在保护与开发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及即将开工的大瑞铁路自东向西分列曲硐村南北两侧,大瑞铁路永平火车站距曲硐村2公里。二是具有浓郁的回族文化。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伊斯兰传统节日隆重而祥和,独具特色的风味食品深受各族群众喜爱。三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居群落。在小狮山上俯瞰曲硐村,瓦顶房屋纵横交错,曲硐古村落鸟瞰

 

 

 

 

 

 

气势宏大,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小狮山上的标志性建筑中阿合璧式的礼拜大殿—清真寺雄伟壮观。四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原著名的“西南古丝绸之路”穿村而过,现尚存城门遗址、古道遗址、简易师范遗址、大小坟院、罗家大院、马店遗址等。五是曲硐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曲硐温泉水质优良,储量丰富,水温4750,宜于沐浴,药用保健疗效明显。六是曲硐回民具有较强的经商意识和能力,仅 2007年,曲硐的核桃交易额就已达3亿元。

三、制约曲硐保护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曲硐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古村落在拆建或翻修房屋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各种现代建筑杂沓其间,与原有建筑风格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古村落的观赏价值受到消减。二是村内人口稠密,建设用地有限,部分沟渠有的被填埋,有的被占用。昔日清流绕村、碧水入户、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象已不复存在。三是温泉地热资源的开发投入少、档次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四是农产品集散中心虽初具规模,但由于缺乏大而强的企业,整个市场仍处于小而散的经营状况,做大、做强物流产业难度较大。

四、加快曲硐保护与发展进程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保护和开发曲硐小城镇,对于把永平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特色农林产品集散地、我州人居和谐环境较优的地区之一”以及落实民族文化强省、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战略,保护文化遗产、加快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县一定要有全局和战略的眼光,进一步深化对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一年启动、二年掀高潮、三年见成效、四年出特色”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地把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创新体制,强化组织保障。小城镇建设中,由于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就必须有一支政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作保障,在县、镇、村成立相应协调领导机构的基础上,组建非常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曲硐小城镇建设工作。同时可考虑将曲硐村划定为特定区域,在行政审批权和激励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在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三)准确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在规划中要坚持“穷建设,富规划”的工作思想,追溯历史,立足现状,展望未来,挖掘潜能,找准亮点。坚决撇弃曲硐现有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等多方面的束缚,放眼经济全球化,把曲硐作为大理、保山、怒江、德宏、临沧等地州的一个重要接点,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去思考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抓住文化这条主线,把民族、旅游和商贸等要素有机结合,着力编制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可按小狮山宗教片区、古村落片区、商贸住宿片区、温泉旅游康体休闲片区进行规划。

(四)多渠道筹资,抓实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速度。曲硐小城镇保护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政府投资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是要广开筹资渠道,要充分发挥回民爱国爱教的热情,筹资建设小狮山宗教片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重点推介商贸住宿片区核桃交易市场项目和温泉旅游康体休闲片区地热资源开发项目;要切实提高村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古村落保护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开发氛围。同时,争取曲硐列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保护与开发,得到各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标志性建筑中阿合璧式的礼拜大殿——清真寺

(五)强化管理,彻底整治村容村貌。曲硐作为千年古村落,由于长期缺乏规划控制,各种建筑十分散乱,在建设中要不折不扣、因势利导的执行保护与开发规划,重点对不符合规划要求,不满足曲硐发展定位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建筑物改造要达到使用上功能齐备,外观上修旧如旧的效果。同时,及时研究制定公共管理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约束陈规陋习,遏制违法行为。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对村容村貌和社会环境进行重点整治。

(六)全方位宣传,多形式打造,努力提高对外知名度。近几年曲硐发展不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曲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不够,外界对曲硐的资源和潜能认识不多,新的投资没有进入,难以推动曲硐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在宣传中,以“体验回族文化,品味清真美食”为着力点,以“西南古丝绸之路”的古镇新貌为品牌。力邀知深舆论传媒,对曲硐进行整体包装,全面推介,产生轰动效应,不断提升曲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未来曲硐魅力无限、商机无限、发展无限的舆论宣传态势

syl175468 发表于 2009/11/21 9:57: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