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雕]的博客:
http://hj5203344.mypm.net
如何写出我心——写作的系统学习(二) (读《普通写作学教程》有感)

第二篇专题训练。

编者列出“观察与采访”、“检索与整理”、“感受与审美”、“分析与综合”,这几章的内容对应前面提到的“采集”这个阶段。

观察是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他感官,感知、认识客体,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这里强调了,观察是有目的的看待事物,要有“心”去看才能收集到想要的材料。

感受是写作的基石,所以有“感同身受”、“有感而发”的说法。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能成为作者的好材料,我自己写“职场大师哥”这个号,聚焦于职场上的感受、技能、心得,基本上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这里谈到了审美,我很受启发。以前总是说自己欣赏不了古典音乐,比如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作品,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自己不懂,就是“缺乏审美能力”——是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欣赏不来。这样看来,高层次的人能欣赏到更多的美,所以读书有用啊!

我们写很多有一定专业性的文章,如果别人不懂这个专业,可能就不知所云,无法判断你讲的道理对不对。反过来讲,我们写文章应该尽量平实易懂,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对应“分解技能”、“概念技能”,这两项都是职场管理者常用的技能。对事物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

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从空间上将事物分解为几个方面、从时间上分解为几个阶段,或者从联系上分解为几个层次等等。

其次的几章“立意与选材”、“思路与谋篇”等等,主要对应前文所讲的“构思”的内容。

立意是什么?我觉得是确定主题,是把自己写这篇文章要分享什么信息、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观点说清楚,我个人觉得可以视为以前作文时的“中心思想”。注意,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所有材料和内容只能围绕这个主题来运用和展开。

选材是什么?选材是文章主题的载体。选材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内容来选,一是案例,可以是观察的,可以是自己亲身体验的。二是数据,在很多议论文章中数据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能用最少的字符传达最多的信息。三是“引经据典”,对于历史上确定的事件,或者历史名人的言行,会起到更权威的效果。

文章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结构组织,三是遣词造句。这三个方面是思路与谋篇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思路(或者运思)是关键的一步,好比我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部署”,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技巧,组织顺序是什么,全都体现在构思中。

运思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拟腹稿(和前面构思的方法一样的,其实是同一个内容,分不同的章节来阐述),二是列提纲(同前述),三是边想边记。很多年前就看到“边想边记”的方法,有作者喜欢拿张白纸,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都写下来,再来增减、排序,几次之后提纲就出来了。

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思路都是最重要的。我以前写了篇文章,认为职场管理者必须具备“方案思维”,其实就是做事情要有统筹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个谋划。归根结底就是有思路,不盲目,不蛮干。

谋篇就是表达的秩序,是分章节,还是分幕场;是按时间顺序来写,还是按空间分块来写,或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写。

我演雕 发表于 2020/7/5 15:04:03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