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cabt.mypm.net
欢迎光临
博客网
日历
登录
最新日志
最新留言
日志搜索
日志统计
用户公告

让绩效管理回归简单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乘坐高铁出差,最近乘坐的时候发现了高铁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就在高铁的洗手间,与以往相比高铁的洗手间里增加了一个表格,一个保洁操作记录及检查表格。这个表格设计的内容非常详尽,其中规定了保洁人员要每半小时清洁一次洗手间,而且要在表格中记录操作内容及时间,同时乘务员及列车长要对保洁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在表格中进行记录。但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份表格的填写情况却不甚理想,很多时候这份表格是空白的或者有非常明显的敷衍应付的痕迹。

  刚开始看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映是执行力不到位,我们会看到相似的表格在麦当劳、肯德基等企业执行的很到位。但后来与乘务员的一次谈话却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乘务员认为企业为了强化考核,设计了这些表格,但是这些表格过于繁琐、不切实际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等等。这引发了我对绩效管理的思考,因为这种现象并非个案,我们会看到随着绩效管理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绩效管理理论、工具的引入,绩效管理越来越专业但同时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的倾向。但绩效管理的复杂化并没有增强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其效用,绩效管理应该回归简单。

  1.让绩效管理的目的回归简单——公司战略目标

  提起绩效管理的目的,教科书或相关的资料给了我们很多解释,比如可以分几个维度、几个层面去阐释绩效管理的目的,于是企业就期望绩效管理能够达成众多的目的,甚至有企业将绩效管理当成了解决企业所有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每遇到管理问题总习惯于求助“考核”来解决。

  对此笔者认为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其他的所谓“目的”应该是达成公司战略目标所需的“手段”或“途径”,所谓“手段服务于目的”是也。所以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应该紧紧盯住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从而让绩效管理的目的回归简单。

  2.让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回归简单——适应并促进业务发展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需要公司各类业务、流程的实现作为支撑,所以绩效管理应该是服务于公司各类业务发展需求的,应该是适应并促进公司业务的发展,而不是成为业务发展的阻碍。只有绩效管理适应并促进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升业务效率,才能使各层级管理者认识到绩效管理的价值,并将绩效管理作为促进管理提升的工具应用到日常管理之中。

  但是反观现实中众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多由企业的hr部门来设计推进,但由于hr部门不懂业务或没有深入了解业务,很多hr习惯于闭门造车,结果设计出来的绩效管理体系经常脱离业务需求,不但不能适应业务需求,反而成为业务发展的阻碍,降低了业务效率,并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所以对企业来讲,应该让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回归简单即绩效管理应该能够适应并促进业务发展。当然如果让绩效管理适应并促进业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人员能够真正深入了解业务,另一方面也应该让业务的实际操作者介入绩效管理。

  3.让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回归简单——各层级管理者

  如果要问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是谁?理论上我们都明白,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各级管理者。

  但是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反而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设计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绩效指标及目标、组织推进绩效考核等等,各层级管理者只是被动的听从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被动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所以对此企业应该让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回归简单,即各层级管理者才是绩效管理的最终责任主体,只有各级管理者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掌握绩效管理的技能并将绩效管理运用到日常的管理之中,从而提升部门的效率并达成部门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wcabt 发表于 2014/1/12 22:19:11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我的博客 OBLOG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