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lxy]的博客:
http://tmsgqujl.mypm.net
管理是制造混沌,而不是创造秩序 

华为的“混沌”一词是怎么来的?有一次,我们在华为开会,会议室大概容纳30-40人,争吵的场面一片混乱,指挥也指挥不动。我说:“任总,这不是混乱,这是混沌。”

下面这帮人已经被训的够呛了,突然来这么一句“混沌”,感觉就好像要吃“馄饨”一样,氛围一下子就缓和、轻松了下来。

任总看了看我说:“嗯,是混沌。”他还真就这么认可。后来,华为用“混沌”这个词比较多起来,整天琢磨“混沌”这两个字,也都拿“混沌”说事。

什么是混沌?什么是秩序?

说话的时候是混沌,写成文字是秩序。我们说话的时候,可以重复来重复去,说好几遍,但是一旦写到纸面上,写成文字,它就是有秩序的。

“网”是混沌,“链条”是秩序。过去我们研究管理,一般都研究链条:供应链、价值链等,都在讲“链”。现在都在讲“互联网”,在讲“网”。链条和别的东西再连接起来,节点很多的。公司里面最简单的面就是矩阵体系。它通过两条线就连起来的。现在技术发达了,接收信息与处理信息就快了。互联网是混沌的,链条是有秩序的。

思考时是混沌,表述时是秩序。企业家创新,靠的是想象力,感觉对了,再推动者往前走。思考东西的时候,是混沌的。但是表述出来的,应该是有秩序的。

搞经营是混沌,抓管理是秩序。平时我们抓营销、抓创新、抓技术,应该是混沌的。但是搁到管理上,乱变革肯定不行,必须是秩序的。系统要是被损坏了,回都回不来了。经营、创新应该是混沌的。管理、考核,应该是秩序的。

“混沌”是用来创新,“秩序”是用来实现效率。混沌是用于创新的,因为搞不清楚未来,先探索,死几个算几个。混沌状态,它产生新东西,但是不产生效率。互联网企业本来就是创新,所以,死了一批企业也是应该的,有10-20%的几率成功已经很不错了。我以前研究过一些国外企业,美国、日本的成功率是8%。为什么那些企业活不下来,就是秩序不行。混沌是用于创新的,秩序是用于实现效率的。企业就是组织体,没有组织,企业很难活下来。

混沌是一种结构,它保持一种活力和动态
 

混沌本身就是个哲学概念。混沌和秩序,有一个什么样的中间状态和桥梁?

混沌和秩序,讲的全是结构问题。它不是点,不是线,不是面,而是互相动起来的结构。这里面有两个核心概念:第一,自组织,自组织就是个混沌状态;第二,耗散结构,是它的又一个核心概念。比如从水到气的中间,既不是气态,也不是液态,而是中间那个状态。这就是耗散结构。

企业组织中,需要有“混沌”和“秩序”的结构。企业要对它进行调整,往水这边也可以,往气这边也可以(在混沌与秩序间进行调整和把握)。这个调整与管理,它需要能耐,需要管理者的敏感性,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这种结构性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它保持一种活力和动态。组织内既不能无限忠诚,也不能让奋斗者都死了。这个中间状态意味着什么呢,从哲学上来讲,这家公司在别人看来,捋不清楚的,他还能容忍,这就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他能容忍组织里明显的两个矛盾的东西共存。

既要将落后的10%干掉,让20%的持续优秀,余下那70%的跟着你跑,鼓励谁,干掉谁,这就是在调整结构性的东西,让组织产生动力。

管理的心智,就是看到混沌
 

太有秩序没活力,太混乱人才留不住。这两年我出国比较多,像日本、英国,那里的人一个个都成了机器人,太规范、太有秩序了,人和人走路偶尔的碰撞与接触都没有,没什么活力可言,作为个体也没太多机会;而像叙利亚、埃及、乌克兰等,就是混乱一片,社会一旦乱了,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或者说风险规避比较强的人,就不敢待在那里。
 

中国不这样,混沌放在中国的目前是最合适的。它是混沌状态,但又没有到混乱那个份上。你到大街上走一走就知道,这是中国活力的表现。
我们经常讲合作,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觉得这都是说胡话,必须走对道才行。没走对道,没完成企业的目标,走再远又能走到哪里去了呢?你走快是要干嘛?话说得漂亮没有用,最后还是要干出业绩来,要将事情做得漂亮。

 

所有的秩序,都不具备标准。那么,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呢?就是业绩。我们能不能找到这样一批企业,比如说华为,首先,它确实有技术。第二,它内部有管理的秩序。它有一套制度、流程,在推动企业不断地往前走。第三,光有前面两个还不行,还得有业绩。没有业绩做支撑,谈技术和管理都是空话。

也许这是华为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原因所在。

原文来源:管理培训:http://www.tms.org.cn/,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tsglxy 发表于 2016/11/3 10:48:47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