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度]的博客:
http://gandudd.mypm.net
几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及措施
近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而且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是建筑施工行业较其他行业多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安全技术、劳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使得工程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施工难度不断加大,从而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使得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1引起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抓住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1)建筑物的多样化决定建筑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建造不同的建筑物,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
  2)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可靠性差。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施工过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落后于施工过程,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临边未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电梯井口无护栏或护栏设置不及时,电梯井内隔层不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3)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施工人员长期露天作业,受气候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比如刮大风、下大雨等此时如果进行施工就很不安全,尤其是高空作业更危险。
  4)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80%以上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安全教育,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知识。比如,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如果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佩不佩戴安全带无关紧要,结果往往因此导致自己甚至对他人造成安全事故。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如:非专职机械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以及不佩戴安全带,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高空拆架拆模板,架杆、模板往下乱扔,砸到地面施工人员造成坠物打击死亡。
  6)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质量不合格。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年久失修或带“病”作业,加上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容易造成事故。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使用一些破旧的安全网和伪劣产品,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严重隐患。
  2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在工程施工当中,各类安全隐患较多,事故的发生后果严重。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有效防范或制止。
  1)合理规划布置施工现场,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的不利因素
  多数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带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存在,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必须要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对整个生产作业区和工人生活区统一安排,整体部署,切忌边施工、边设计、边安装。为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策划水平,将各种宣传、警示标语、安全防护设施、危险源标识和控制措施等管理与技术资源都纳入策划范围,并深入到每个单项工程和施工作业的现场中去。在工程开工前,按照策划内容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布局方案。只有布局合理,才能为日后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达到制度化管理
  建立健全的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与生产有关的任何人、任何部门都负有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制定完善的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使每个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都在安全的程序下进行。提倡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违章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
  3)加强现场人员培训,提高作业工人素质,减少人的不稳定因素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对工人进行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为提高这个群体的人员素质,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必须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教育工作,并把各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有针对性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由于很多具体的安全问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因此,要想将安全教育踏实地做好,必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安全知识和要求,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重要内容必须强化教育,不能因为讲过就不讲,也不能因为是老职工就不参加安全学习,麻痹最易发生事故。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控制现场各危险源处在可控状态
  事故的发生除少数是意外所致,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检查可以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实行配电三级保护措施;检查防雷接地等装置是否符合要求、“三宝、四口、五临边”及个人防护等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以免对人员造成伤害。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用电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工序要派专人进行监督和控制。
  5)落实安全资金投入,运用科研成果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改变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含量,用于减少人为的错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6)建立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危险源进行标示,并预测该危险源发生安全事故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建立应对的处理方案和控制措施,制定专项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现场组织机构对事故的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时能有效的应急指挥,从而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论
  施工安全事故涉及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但是只要我们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度,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感度 发表于 2015/2/23 22:21:28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