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的博客:
http://chen-zhong.mypm.net
保利城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工程设计概况
  保利城工程位于南宁市五一路中路,拟建项目主体建筑物高度达到100m,本次基坑开挖总面积约6.6万㎡,基坑开挖深度约为5~8.5m左右。2层地下室,基坑支护为基坑周围部分,地下室深度9m左右。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采用喷锚支护+微型钢管桩+井点降水。其缺点是井点降水易造成周边民房及地表的沉降及变形、基坑开挖后易出现管涌对主体结构存在安全隐患、洪水期无法控制水位的上升。因此必须前期做好周边建筑的前期观测方案及应对周边地基变形的预案。
  根据基坑所处环境、深度及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该基坑支护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1.0。
  二、基坑监测的目的、依据
  2.1监测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
  (1) 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 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 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2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7)、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
  三、监测内容及项目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基坑长边中点),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具体如下:
  3.1支护坡顶水平位移、竖直位移监测
  3.1.1水准基点
  在现场设置永久性基准点3个。基准点距坑边线不应少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采用钻机成孔至地下稳定土层,深度约计为15m,再套钢管浇砼,埋设永久性基准点。基准点布设施工完成15天后即可进行监测。
  3.1.2位移监测内容
  在支护坡顶埋设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50个,埋设观测点详见《保利城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平面布置图》。
  3.1.3监测方法
  拟用全站仪采用视准线法结合极坐标法的综合测量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精度为: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竖向位移监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各监测点和水准基点组成闭合环水准路线,观测精度为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3mm.。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进行连续两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3.1.4监测时长和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土方大面积开挖前应先进行2次初值观测,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深度≤5米时每2天观测一次,开挖深度达到5~10米时每天观测一次;按施工计划开挖约1个月,拟共观测约23次;基坑开挖完后如监测数据稳定且不超过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改为5天观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至±0.000米,拟观测2个月,共观测12次;则该基坑暂计共观测35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13)大雨过后应进行一次位移观测。
  3.2地表裂缝监测
  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设2个,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基坑开挖前记录地表已有需监测的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并设置监测标志。
  裂缝监测的方法:(1)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采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2)裂缝长度采用直接量测法;(3)裂缝深度采用超声法或凿出法测量。
  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于新的裂缝,出现一条,跟踪观测一条,一段时期后,裂缝未有明显变化,可减少观测频率。
  地表裂缝报警:地表发现裂缝即报警。
  3.3周边设施(住宅楼、道路、管线等)的监测
  3.3.1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地块东侧为居民区,布置74个观测点,。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频率为3天观测一次,观测至基坑回填至±0.000米,按3个月工期计,拟共观测30次。
  3.3.2四大角垂直度观测。
  拟采用经纬仪对靠近该基坑附近东南面及东北面的建筑物挑选5栋有代表性楼房进行房屋四大角垂直度观测,每个大角测两个方向。监测次数为基坑开挖前和基坑施工至±0.000m时各测量一次(如遇雨天或沉降异常时需提高观测频率、基坑施工工期延长需增加观测次数)。
  3.3.3建筑的外观及裂缝描述。
  建筑物裂缝描述应对现场裂缝走向、起止作好描述标记,并记录有代表性的裂缝宽度,所测裂缝宽度数据精确至0.1mm,确保观测数据能正确地反映裂缝发展变化的情况。紧要处配以照片,写明出处。
  拟对该基坑周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5#栋建筑进行监测,建筑面积约10000㎡。裂缝描述为在基抗开挖前进行,施工期间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次数。
  3.3.4五一西路路面沉降观测
  基坑西南面五一西路路面布设4个路面沉降观测点。观测频率和次数与周边建筑沉降观测一致。
  3.4基坑渗、漏水情况的监测
  地下水位采用布井观测,在基坑降水一周前进行埋设,拟在基坑外布设12个水位测孔。水位管用PVC管制成,孔深为10米。
  观测频率和时长与基坑监测一致,在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大雨过后或其它检测项监测数据异常必要时应进行一次监测。水位监测的报警值:变化量大于1000mm,或变化速率大于500mm/d。
  3.5基坑周边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生产、生活排水、上下水管等)的观察
  检查方法目测为主,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要求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难民 发表于 2015/4/26 16:32:41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